彭建兵教授及其团队喜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人:刘青青 发布时间:2017-01-20  浏览次数:3514次
【字体: 字体颜色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69项“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2项。由长安大学主持、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参加完成的“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喜获一等奖。该项目负责人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彭建兵教授,获奖者依次为彭建兵、卢全中、李军、黄强兵、邓亚虹、张勤、刘瑾、王启耀、刘聪、孙渊、宋彦辉、陈元明、李斌、石玉玲、成玉祥。

    “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成果是彭建兵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与防控所形成的系统学术成果。具体成果有:调查确定汾渭地区地裂缝518条,首次编制了各类地裂缝分布图215幅,揭示了地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活动规律;发现了地裂缝的立体地质结构模式和生长规律,建立了地裂縫的深度发育模型和成因分类模型,为工程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破解了地裂缝的成缝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构造控缝、应力导缝、抽水扩缝和浸水开缝的成因理论;揭示了工程建筑物在地裂缝活动下的致灾规律,提出了控制采水、合理避让、适应变形、局部加固的地裂缝减灾技术,为城镇地裂缝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高速铁路工程的地裂缝防治技术难题,发现了地裂缝危害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的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其适应地裂缝变形的工程结构措施,并成功应用于太原西安高速铁路建设中,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成果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城市减灾防灾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长输管线和城市管网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全国地裂缝减灾技术示范,并将中国地裂缝研究推进到国际前沿水平。

    彭建兵教授从事教育科研已近40年,在地裂缝、黄土灾害和区域地壳稳定性等3个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他对中国地裂缝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裂缝成因理论与减灾技术体系;长期探索黄土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控理论,提出了典型黄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模式和防治技术;提出了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应用解决了西北地区一些重大工程的地壳稳定性问题,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已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SCI论文18篇,EI论文7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楷模;2015年获得中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6年当选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