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简介——侯增谦研究员
发布人:刘青青 发布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326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侯增谦研究员,男,1961年6月生,河北藁城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获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学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自1988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日本地质调查所ITIT研究员,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处长;1998年8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助理,2000年4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2005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副主席、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会士、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矿物岩石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杂志编委。
      侯增谦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学研究。他立足青藏高原,主要围绕大陆成矿作用,结合特提斯对比,在大陆成矿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勘查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系统成果。作为首席科学家,他领导国际地学计划IGCP-600项目1项,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青藏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项,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5项。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4项。他主编国际期刊专辑4部,出版中文专著4部,在《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Economic Geology》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70篇, 他引5 008次(SCI数据库),入选2014~2016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侯增谦研究员先后两次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多学科综合研究,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大陆碰撞的三段式过程,阐释了碰撞过程与成矿系统的内在关联,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为建立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框架,为实现青藏高原重大找矿突破发挥了指导作用;系统开展了中国西藏、三江,伊朗,巴基斯坦等地斑岩型铜矿的重点解剖和综合对比,率先发现大陆碰撞造山带是产出巨型斑岩型铜矿的重要新环境,创新性地提出了碰撞型斑岩型铜矿成矿模型,阐释了碰撞成铜矿的新机制,发展了斑岩型铜矿成矿理论,推动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的重大找矿突破;系统研究了中国三江地区和伊朗等大型—超大型沉积容矿铅锌矿,发现经典理论存在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逆冲褶皱系铅锌成矿新模型,建立了“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的找矿方法,指导青海多才玛矿区找矿实现新突破,使之实现由中小型矿向超大型矿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侯增谦研究员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合作厘定三江构造-岩浆-成矿框架,系统揭示了三江地区成矿规律;率先开辟古今海底热水成矿对比研究新方向,揭示出硫化物成矿新机制。近年来,他又创新性地提出碳酸岩岩浆起源和稀土矿床成因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