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溅辉教授团队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赐稿(第十六篇)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3-03-02  浏览次数:52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曾溅辉教授携手李传明博士将在2023年出版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发表题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发育机制”的论文,以示祝贺!
      暗色泥岩作为一种重要的烃源岩,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基础,而暗色泥岩中有机质的富集程度直接决定了烃源岩的质量。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主力烃源岩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为进一步明确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有机质富集环境与形成机制,曾溅辉教授携手李传明博士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具有近源沉积特点,沉积时处于炎热潮湿向温暖湿润气候转换期,整体处于中高风化程度,沉积分选与再循环作用较弱,较好地保存了物源信息,且源岩为长英质岩石;暗色泥岩从太原组沉积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有机质的富集不是由单一因素所控制的,而是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古气候、沉积速率等多个要素共同控制与相互耦合的结果;太原组沉积期,表层水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相对还原硫化的水底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山西组沉积期,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表层水体也保持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同时较高的沉积速率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但较低的沉积速率导致有机质被黏土矿物以及其他无机矿物稀释,相对较难保存。


      曾溅辉,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和盆地流体分析与储层评价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委托项目10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北京市和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二等奖1项,授权9项国家发明专利。


曾溅辉教授团队论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30227.1043.001.html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预出版网址:http://jese.chd.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