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成仟,宋子齐.灰色关联分析在辽河滩海地区储层油气产能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1,40(2):49-55.
[2] 符 翔,刘德华.油井产能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7,16(3):42-44.
[3] 陈明强,张志国,曹宝格,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油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38-40.
[4] 曲占庆,许 霞,刘建敏,等.辐射状分支井产能电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4):65-68.
[5] 金维平,付代国,张庆甫.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及勘探思路[J].西北地质,2009,42(1):105-114.
[6] 周 文,刘 飞, 戴建文,等.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2):5-8.
[7] 何自新,费安琦,王同和,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 王 震,李仲东,惠宽洋,等.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30(2):21-25.
[9] 周鼎武.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质特征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10]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 丁晓琪,张哨楠,刘 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层分布规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4):385-388.
[12] 罗静兰,滑爱军,董万平,等. 镇泾油田长8、长6沉积相分析与储层评价研究[R].郑州:华北煤层气勘查开发总公司测井分公司,2009.
[13] 罗静兰,李忠兴,史成恩,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J].地质通报,2008,27(1):101-111.
[14] 陈 飞,樊太亮,高志前,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24-28.
[15] 何顺利,郑祥克,魏俊之.沉积微相对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72-73.
[16] 王洪建,吴小斌,孙 卫,等.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储层物源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1):38-43.
[17] 赵 虹,党 犇,陈永胜,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579-583.
[18] 王志坤, 王多云, 郑希民,等.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统长6~长8 储层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5):380-385.
[19] 郭艳琴,刘昊伟,李宽亮,等.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藏储集因素[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1):73-77.
[20] 韩会平,武春英,蒋继辉,等.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2):149-155.
[21] 李道品,罗迪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特殊规律——低渗透油田开发系列论文之一[J].断块油气田,1994,1(4):30-35.
[22] 夏位荣,张占峰,程时清.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