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生海,余存莲,李喜萍.青海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思路[J].青海地质,1997(1):55-57.
[2] 任纪舜,肖黎薇.1:250 000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J].地质通报,2004,23(1):1-11.
[3] 黄继钧.藏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J].中国区域地质,2001,20(2):178-186.
[4] 牛志军,段其发,王建雄,等.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下石炭统杂多群[J].地层学杂志,2005,29(增刊):490-499.
[5] 赵小明,王建雄,牛志军,等.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探讨[J].沉积学报,2008,26(1):11-20.
[6] 吕录仕,毛耀保,吴军虎,等.青海大武煤田推覆构造遥感分析与含煤远景区预测[J].中国地质,2001,28(6):43-46.
[7] 伍跃中,陈守建,毛耀保,等.云南腾冲—瑞丽地区构造控煤及煤层聚积特征分析[J].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85-87.
[8] 管海晏.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1989,63(1):36-49.
[9] 吉 雄.地体大地构造理论及其分析、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5,9(3):271-287.
[10] 潘裕生.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J].地学前缘,1999,6(3):153-163.
[11] 蒋忠惕.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提斯”性质、演化及区域构造发育特征[C]∥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22-134.
[12] 陈华慧.遥感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13] 张廷斌,唐菊兴,刘登忠.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适用性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1):79-82.
[14] 青海省第二区调队.1:200 000杂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西宁:青海省地质局,1982.
[15] 韩德馨,杨 起.中国煤田地质学(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16] 黄克兴,夏玉成.构造控煤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17] 宋维刚,宋生春,董 琳,等.青海东北部木里煤田江仓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对煤系地层、煤层的控制[J].西北地质,2008,41(3):79-85.
[18] 徐水师,谭克龙,曹代勇,等.中国煤炭资源遥感调查评价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9] 牛志军,徐安武,王建雄,等.青海南部二叠纪罗甸期火山岛沉积相模式及对蜓类动物群分布的制约[J].中国科学(D辑),2008,38(2):145-156.
[20] 牛志军,段其发,王建雄,等.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系尕笛考组[J].地层学杂志,2006,30(2):109-115.
[21] 王 辉,张 峰,王冰洁,等.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属性与层序地层格架下聚煤特征[J].西北地质,2009,42(4):92-101.
[22] 赵政璋,李永铁,叶和飞,等.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