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晓清,崔 鹏,陈斌如,等.海螺沟050811特大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3):122-126.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泸定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成都: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8.
[3] 陈富斌,高生淮.贡嘎山高山生态环境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 DZ/T 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5] 谭炳炎.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R].北京:国土资源部,2004.
[6] 吴积善,田连权,康志成.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7] 田连权,吴积善,康志成,等.泥石流侵蚀搬运与堆积[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93.
[8] 田梅青,姜振泉,刘炜金,等.山东省栖霞市泥石流灾害的成生环境及危险性趋势分区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4):24-27.
[9] 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S].成都:四川省水利电力厅,1984.
[10] 周必凡,李得基,吕儒仁,等.泥石流防治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1] 李宗亮,魏伦武,杨全忠,等.四川泸定县冷碛镇黑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危害初探[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4):88-92.
[12] 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2):1-8.
[13] 赵景波,马 莉.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2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