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少峰,张国伟.盆山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和方法[J].地学前缘,2005,12(3):101-111.
[2] 李 斌,宋 岩,孟自芳,等.中国中部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23-28.
[3] 金文正,汤良杰,杨克明,等.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J].地质学报,2007,81(8):1072-1080.
[4]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J].地质学报,2003,77(2):177-186.
[5] 王金琪.龙门山构造演化与山前带油气关系[J].地球学报,1994(3/4):167-179.
[6] 贾承造,魏国齐,李本亮,等.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J].石油学报,2003,24(2):13-17.
[7] 林良彪,陈洪德,侯明才.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特征与龙门山推覆体的形成演化[J].天然气工业,2007,27(4):28-30.
[8] 李 勇,曾允孚.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2):1-10.
[9] 陈竹新,贾 东,魏国齐,等.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J].中国地质,2008,35(3):472-481.
[10] 顾家裕,张兴阳.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沉积学报,2005,23(2):187-193.
[11] 刘和甫,李晓清,刘立群,等.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J].现代地质,2004,18(4):389-403.
[12] 刘树根,李国蓉,李巨初,等.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J].地质学报,2005,79(5):69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