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郑国璋.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区域动力学背景[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02):144-148.
 ZHENG Guo-zhang.Dynamic Mechanism of Transition from Basin to Plateau in Ordos[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08,30(02):144-148.
点击复制

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区域动力学背景(PDF)
分享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ISSN:1672-6561/CN:61-1423/P]

卷:
第30卷
期数:
2008年第02期
页码:
144-148
栏目: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出版日期:
2008-06-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Dynamic Mechanism of Transition from Basin to Plateau in Ordos
作者:
郑国璋12
1.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Author(s):
ZHENG Guo-zhang 12
1. School o 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 fen 041004, Shanxi, China; 2. Department o 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Shaanxi, China
关键词:
新生代盆地—高原转型期动力学机制区域构造应力场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Cenozoic Era transisional stage from basin to plateau dynamical mechanism tectonic stress filed Ordos Basin
分类号:
P548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通过分析新生代以来亚洲板块与周邻板块运动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及盆地抬升的 地质学证据,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盆地— 高原转型期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隆升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远源波及力。鄂尔多 斯盆地抬升的时期主要分为:新生代早期(65~45、45~25)MaBP,盆地处于缓慢阶段性抬升期;新生代晚期(25 ~0.78、0.78)MaBP,盆地处于快速阶段性抬升期,且抬升的频次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kin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plate and its adjacent plates during Cenozoic Era, the change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geological evidences of uplift in Ordos Basin,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transition from basin to plateau are discusse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riving force for transision from basin to plateau in Ordos during the Cenozoic were derived from the long-source affecting force of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Indian plate, the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Pacific plate. The uplift of Ordos Basin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Cenozoic(65~ 45 Ma BP and 45 ~ 25 Ma BP), Ordos Basin was featured by slow staggered-uplifting.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Cenozoic(25~ 0.78 Ma BP and 0.78 Ma BP to present), Ordos Basin was featured by rapid staggered uplifting. The frequency of uplifting in Ordos Basin tends to increasing gradually.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郑孟林 , 金之钧 , 王 毅 , 等 .鄂尔多斯 盆地北部 中新生 代构造特征 及其 演 化[J] .地 球科 学 与环 境 学报 , 2006 , 28(3): 31-36 .
[2] 李卫红 , 徐高中 .鄂尔多 斯盆地后 期改造与 砂岩型铀 成矿关 系[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2006 , 28(3):19-23 .
[3] 徐锡伟 , 成国良 , 马杏垣 , 等 .华北及 其临区块 体转动 模式和 动力 来 源 [J] .地 球 科 学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学 报 , 1994 , 19(2):129-138 .
[4] 张福礼 , 黄舜兴 , 杨友 贵 .鄂尔多 斯盆地 天然气 地质[M] .北 京 :地质出版社 , 1994 .
[5] 王云鹤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以后是否存在热构造 事件[J] . 海相油气地质 , 1997 , 5(1/ 2):167-171 .
[6] 邓启东 , 程绍平 , 闵 伟 , 等 .鄂尔多 斯块体新 生代构 造活动 和动力学的讨论[J] .地质力学学报 , 1999 , 5(5):13-21 .
[7] 邸领军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J] .石油 学报 , 2000 , 24(2):34-37 .
[8] 赵重远 , 刘池阳 .华北克 拉通沉积 盆地形成 与演化及 其油气 赋存[M]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 1990 .
[9] 万天丰 .中国 东部中 新生 代板 内变形 构造 应力 场及 其应用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1993 .
[10] 张 泓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J] .华北地质矿 产杂志 , 1996 , 13(1):87-92 .
[11] 宋友桂 .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北地区新生代地层及构造地貌 演化[R] .西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2003 .
[12] Dewey J F, S hacklet on R M , Chang C F , et al.The T ectoni c E volu ti on of Tibetan Plateau[J] .Phil Trans R Soc Lond Ser , 1988 , 327 :379-413 .
[13] 周鼎武 , 李文 厚 , 张云翔 , 等 .区域地质综合研 究的方法与实 践 :鄂尔多斯 、秦岭造山 带野外实 习指导 书[M] .北 京 :科学 出版社 , 2002 .
[14] 丁 林 , 钟大赉 .高原隆升的阶段[C] ∥潘裕生, 孔祥儒 .青藏 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 .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
[15] 郑 度 , 林枕耀 , 张雪芹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J] .地学前缘 , 2002 , 9(1):95-102 .
[16] 高 峰 , 王岳军 .利 用磷灰石裂 迹研究鄂 尔多斯盆 地西缘热 历史[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003 , 24(1):87-91 .
[17] An Z S , Kut zbach J E , Prel l W L , et al .Evolut ion of A si an M onsoon and Ph as ed Uplif t of the H imalaya-Tibet an Plateau S ince Lat e Miocene T imes[J] .Natu re , 2001 , 411 :62-66 .
[18] 安芷生 , Kut zbach J E , Prell W L , et al.亚洲季风演变与晚 中新世以来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C] ∥卢演俦 , 高维明 , 陈国星 , 等 .新构造与环境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2002 .
[19] 王绍武 , 董光荣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 评估 :第一卷[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2 .
[20] 宋友桂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 及其构造意义[J] . 第四纪研究 , 2000 , 20(5):457-463 .
[21] 杨石 岭, 侯圣山 , 王 旭 , 等 .泾川 晚第三纪红粘土 的磁性地 层及其与灵 台剖 面的 对比[J] .第四 纪研 究 , 2000 , 20(5): 423-434 .
[22] Sun D H , S haw J , An Z S , et al.Magnet ost rati graphy and Pal eoclim at ic Int erpret at ion of a Continuous 7 .2 M a Lat e Cenozoic Eolian S ediment s f rom the Chinese Loes s Plat eau[J] . Geophy si cal Research Let ters , 1998 , 25 :85-88 .
[23] Ding Z L, S un J M , Yang S L, et al.Preliminary Magnet ost ratigraphy of a Thick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 ce at Lingt ai , the Chinese Loess Plat eau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 t ers , 1998 , 25 :1225-1228 .
[24] 薛祥熙 , 岳乐平 , 周 杰 , 等 .陕西旬邑晚新生代 红土 、黄土序 列磁化率 特 征与 环 境变 迁[J] .第 四 纪研 究 , 2003 , 23(1): 103-108 .
[25] 张云翔 , 薛祥熙 , 岳乐平 .陕西府谷高老川新第三纪“ 红层” 的 划分与时代[J] .地层学杂志 , 1995 , 19(3):214-219 .
[26] 李吉均 , 方小敏 .青藏 高原隆起 与环境演 变研究[J] .科 学通 报 , 1998 , 43(15):1569-1574 .
[27] 李吉均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J] .海 洋地质与第 四纪地质 , 1999 , 19(1):1-11 .
[28] 潘 保田 , 高红山 , 李 炳元 , 等 .青藏 高原层状地貌与 高原隆升 [J] .第四纪研究 , 2004 , 24(1):50-58 .
[29] 岳乐平 , F Heller , 邱占祥 .兰州盆 地第三系 磁性地层 学年代 与古环境记录[J] .科学通报 , 2000 , 45(18):1998-2002 .
[30] 程绍 平, 邓起东 , 闵 伟 , 等 .黄河 晋陕峡谷阶地和 鄂尔多斯 高 原 第 四 纪 构 造 运 动 [J] .第 四 纪 研 究 , 1998 , 18(3): 238-248 .
[31] 岳乐平 , 雷祥义 , 屈红军.黄河中游水系的 阶地发育时代[J] . 地质论评 , 1997 , 43(3):186-192 .
[32] 雷祥义 , 张猛刚 .渭河中 游水系 的阶地 形成年 代[C] ∥卢演 俦 , 高维明 , 陈国星 , 等 .新构 造与 环境 .北京 :地 震出 版社 , 2002 .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骞,田孝茹,胡瀚文,等.天山北缘安集海河组湖相灰岩氧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38(03):398.
 LI Qian,TIAN Xiao-ru,HU Han-wen,et al.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Records in Lacustrine Limestone from Anjihaihe Formation, Northern Tiansha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6,38(02):398.
[2]张宏国,戴俊生,王霞田,等.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西斜坡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04):349.
 ZHANG Hong-guo,DAI Jun-sheng,WANG Xia-tian,et al.Structural Fea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ern Slope in Jinhu Sag, Subei Basi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1,33(02):34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07-10-2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3CB214607)
作者简介:郑国璋(1965-),男,山西洪洞人,副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E-mail:shanxizgz@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