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雅凤,李吉均,李炳元.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起与环境变化[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2] 刘东生.黄土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89.
[4] 文启忠.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5] 李徐生,杨达源,鹿化煜.皖南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
特征与古气候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
(4):75-82.
[6] 程 燕,张小曳,鹿化煜,等.最近140 ka以来黄土元素地球
化学演化及其古气候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23(3):103-108.
[7] 刘平贵,范淑贤,李雪菊.银川盆地第四纪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及沉积环境[J].地质力学学报,2002,6(4):43-50.
[8] 文启忠,刁桂仪,贾蓉芬,等.黄土剖面中古气候变化的地球
化学记录[J].第四纪研究,1995,15(3):223-231.
[9] 周延兴.论沧州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Fe3+/Fe2+垂直变
化周期性及其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4,4(2):
103-110.
[10] 朱 诚.对于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J].地质论评,1994,40(3):216-22.
[11] 吕厚远,韩家懋,吴乃琴,等.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
古气候意义[J].中国科学:B辑,1994,24(12):1290-1297.
[12] 付淑清,陈淑娥,魏明建,等.甘肃通渭县黄土堆积区全新世
环境变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4):71-78.
[13] 杨怀仁,徐 馨.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J].南京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0,25(1):1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