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学教授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1-01-20  浏览次数:1485次
【字体: 字体颜色

    长安大学杨高学教授将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年“纪念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专辑”发表题为“中亚造山带西段俯冲起始时限及机制探讨”的论文,庆祝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杨高学教授在致谢中回忆了在长安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祝愿母校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杨高学教授系统分析了中亚造山带西段的蛇绿混杂岩及海山/大洋高原研究进展,并结合古亚洲洋的发展演化历程,探讨中亚造山带西段俯冲起始时限及机制问题,为中亚造山带发展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杨高学教授,男,1980年2月生,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理学博士。2001~2005年在长安大学地质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2005~2008年在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9~2012年在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留校后在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作,2017年被破格聘为教授。他主要从事蛇绿岩及大地构造学、大陆地壳增生与壳幔相互作用、古大洋地壳及海山重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新星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计划研究项目1项,长安大学卓越青年基金项目1项。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9篇,其中SCI论文33篇,在《Geological Journal》参与出版Geology of Silk Road—Central China Orogen和Tianshan Orogen专辑3部;荣获2014年长安大学先进科技个人,2015年国土资源部技术帮带先进工作者,2016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20年国家级一流课程《地球科学原理》主讲人之一。


预告:“纪念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专辑”第十三篇即将发布的论文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薛春纪教授团队的“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


杨高学教授论文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10120.085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