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富俊研究员祝福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1-04-14  浏览次数:1915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牛富俊研究员将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年“纪念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专辑”发表题为“泛北极多年冻土及重大线性工程稳定性状况”的论文,庆祝长安大学七十周年华诞。牛富俊研究员在致谢中回忆了在长安大学十余年的求学情景,以及工作后与母校的紧密合作,祝愿母校教学、科研双双取得更高成就,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更大成就,成为特色鲜明、成绩斐然的西北名校!
     泛北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示范区域,已有的重大线性工程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面临着与多年冻土相关的冻融灾害及工程病害问题。为此,牛富俊研究员基于已有文献,综合相关研究及结合部分区域多年冻土热融灾害及工程病害调查,系统分析了泛北极多年冻土状况及其退化趋势,进而分析区内热融灾害以及重大线性工程稳定性及病害现状,以期促进对泛北极多年冻土状况、灾害及工程病害效应的认识,并为区内重大工程稳定性维护、病害防治及未来工程设计建造提供参考。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泛北极多年冻土主要呈现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趋势,且低温多年冻土地温升高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地温升温最高可达3 ℃;自北向南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且增厚趋势趋于明显,在俄罗斯—蒙古边界地区活动层厚度增速高达3~5 cm·年-1。多年冻土退化诱发系列与热喀斯特过程相关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热喀斯特滑坡与热喀斯特湖,且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如加拿大Banks Island地区1984~2015年间热喀斯特滑坡数量增加了约60倍。在多年冻土退化、热稳定性降低的背景下,区内铁路、公路和管道等重大线性工程出现了沉陷、裂缝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整体上泛北极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率高达30%以上。热融灾害及工程病害的发育均与气候及岩土、冻土条件相关,但工程病害还与工程运营期限、工程结构形式密切关联。对比泛北极道路、管道等线性工程状况及其与工程结构的关系,以及病害特征和防治措施效果,表明基于保护冻土的“主动冷却”设计原则依然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的主导思想。
     牛富俊研究员,男,1970年8月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组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入选者,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专家,兼任国际冻土协会冻土理事、中国代表,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位于等。1988~1998年,在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0年入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他主要从事冻土灾害与工程、普通冻土学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学者项目及重要方向性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973前期专项以及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研究课题等30余项;迄今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次,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特别优秀学术论文奖,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第七届青藏高原研究会青年科技奖及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

牛富俊研究员论文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10426.135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