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策教授团队为“庆祝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建六十周年专辑”赐稿(第二篇)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2023次
【字体: 字体颜色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徐国策教授团队将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年出版的“庆祝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建六十周年专辑”发表题为“陕西大理河流域枯水期土地利用结构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的论文。徐国策教授在致谢中提到导师李占斌教授与西安地调中心的愉快合作经历,并诚挚祝愿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服务于国家战略,昂扬自信,开拓创新,谱写更加绚烂的新篇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和生态过程影响显著,也是径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徐国策教授团队基于陕西大理河流域2020年枯水期21个采样断面的径流采样测定,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浓度以及溶解氧(DO)浓度的特征;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对大理河流域水质进行了评价,辨识了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水质参数中,总氮超标最为严重。流域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9,水体轻度污染;干流平均值为2.3,支流平均值为1.2,支流水质优于干流水质。在点缓冲区,建设用地对总氮的影响在200m范围比100m范围大;在河网缓冲区,草地对总磷的影响以及建设用地对氨氮浓度的影响在100m范围比200m范围大。在100m范围,草地是截留污染物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200m范围,林地是截留污染物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建设用地在点缓冲区和河网缓冲区对总氮、总磷、氨氮浓度均起“源”的作用;林地在点缓冲区“汇”作用更显著;草地在河网缓冲区“汇”作用更显著。

      徐国策,男,1985年生,河南洛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2009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2010~2013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11至今,任职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任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荒漠化沙化监测和生态工程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主要研究方向为旱区流域水沙过程与生态过程响应、水土资源演变与调控机理、流域管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4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近年来在《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Catena》、《Ecological Indicators》、《地理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5篇,其中发表SCI/EI检索论文32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0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参编3部;授权国家专利15项。承担本科课程《生态学基础》和研究生课程《遥感地学分析》,获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学团队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

徐国策教授团队论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网址: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11112.1712.001.html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预出版网址: http://jese.chd.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