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学锋教授探讨了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4-01-26  浏览次数:31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员学锋教授等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4年第1期发表题为“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的论文。该文基于不同地形梯度,立足于秦巴山区乡村发展现状,以人地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乡村地域系统的主体内核、本底条件与外缘支撑,通过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研究,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旨在为秦巴山区因地制宜破解乡村发展阻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并为脱贫人口集中的广大山地丘陵区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借鉴。
  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空间上相对孤立,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旨在为山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员学锋教授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差异开展典型村域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乡村振兴潜力,结合相关性与障碍度模型,辨识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各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综合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低地形梯度、中低地形梯度、高地形梯度、中高地形梯度,地形梯度与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综合潜力及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成显著负相关关系;(2)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秦巴山区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整体上呈减小趋势,资源禀赋潜力先减小后增大;(3)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各维度潜力大小及其障碍因子皆存在明显差异。为优化山区乡村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议低地形梯度村庄重点防止人口、耕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中低地形梯度村庄优化基层组织、提升引领能力,中高梯度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高地形梯度村庄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员学锋,男,1977年10月生,陕西延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6~2000年于西北大学攻读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专业本科学位;2000~2003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学位;2003~2006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长安大学任职,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生态学会理事,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国家脱贫攻坚考核第三方评估核心机构库长安大学负责人,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的专家库成员,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他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修复、土地评价、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农村减贫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陕西省农用地分等级试点县定级与估价研究项目、陕西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神木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陕西省耕地质量年度更新、陕西省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等;主持了国家级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汉中市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研究,府谷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低效耕地提升关键技术集成、榆林市横山区农村贫困化现状调查、2017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云南省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2018-2019陕西省贫困县退出评估任务、2017-2020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青海、甘肃、四川省和河南省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及对策研究等项目。先后在《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Geological Journal》《water》《农业工程学报》《干旱区地理》《水土保持研究》《经济地理》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教改等论文30余篇,其中SCI、SSCI检索6篇,EI检索2篇,以主编身份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和参编2部。

员学锋教授论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网址: https://link.cnki.net/urlid/61.1423.P.20240123.15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