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春教授探讨了安徽南陵—宣城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次数:244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徐晓春教授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0年第1期发表题为“安徽南陵—宣城地区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论文。
      安徽南陵—宣城地区是一个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东北段的东南翼。徐晓春教授对该区发育的岩浆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并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他地区岩浆岩进行对比,旨在确定岩浆岩的成岩时代、探讨岩浆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南陵—宣城地区岩浆岩一部分侵入于盆地基底中,另一部分喷发形成盆地盖层,还有一部分产于盆地之上的推覆构造(体)中。侵入岩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获得的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主要为138~135 Ma,火山岩年龄均小于134 Ma,表明岩浆作用发生于晚中生代(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岩主量元素显示高Si、K的特征,为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浆岩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火山岩比侵入岩较为亏损Sr和P;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的右倾模式和较弱的Eu负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区内岩浆岩具有壳幔混源且以幔源为主的特征。南陵—宣城地区既发育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如铜陵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侵入岩,又发育与凹陷区(如庐枞、宁芜等盆地)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火山—次火山岩,显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具有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和凹陷区的双重特征。岩浆作用的双重特征暗示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也可能具有双重性,即既可能发育与隆起区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脉型铜金等多金属矿床,也可能发育与凹陷区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徐晓春,男,1961年生,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在地球科学研究所担任常务副所长,从事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岩浆作用与成矿、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著作90余篇。其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