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红教授系统总结了原油中硫代金刚烷的分析鉴定及其地球化学应用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0-03-24  浏览次数:2735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中红教授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0年第2期发表题为“原油中硫代金刚烷的分析鉴定和地球化学应用”的论文。
      硫代金刚烷在原油中普遍存在,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形成过程使其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目前,中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深层碳酸盐岩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作用在已发现的油气藏中普遍存在。基于硫代金刚烷作为TSR作用分子标志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陈中红教授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硫代金刚烷分析鉴别、成因机制、热稳定性及其在油气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目前,原油中硫代金刚烷主要包括烃源岩生烃演化和TSR作用两种成因机制,其中烃源岩生烃演化可形成原油中初始含量的硫代金刚烷,TSR作用可进一步生成大量的硫代金刚烷;硫代金刚烷的笼数越高热稳定性越高,在高成熟时可以发生热裂解作用;硫代金刚烷随TSR作用增强而不断富集,是TSR作用可靠的分子标志物;硫代金刚烷的δ34S值通过TSR作用来改变,能够反映TSR作用的成因类型;在未遭受TSR作用的前提下,原油中硫代金刚烷的初始含量和δ34S值代表着原始烃源岩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原油族群的划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硫代金刚烷的具体成因机制和详细的热稳定性界限还不甚明确;应用硫代金刚烷的含量来判识TSR作用时,要结合硫同位素和其他指标参数等结果才最为可靠;硫代金刚烷目前主要应用于TSR作用判识研究,在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加强。

      陈中红,男,1976年12月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中红教授主要开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成藏机理、油气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和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并参与973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AAPG Bulletin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论文20余篇,SCI和EI检索20余篇,完成《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断陷湖盆烃源岩排烃机理与模型》两部著作;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有机地化中青年优秀论文奖项、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