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明教授:中国耕地细碎化的理论解析与研究框架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1900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杜国明教授等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年第6期发表题为“中国耕地细碎化的理论解析与研究框架”的论文。该文在总结耕地细碎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效应等方面开展耕地细碎化的理论分析,构建“诊断-机制-效应-治理”耕地细碎化研究框架,提出耕地细碎化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耕地细碎化案例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参考,为耕地细碎化治理,特别是第三轮土地承包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学术界围绕耕地细碎化问题开展了大量案例研究,对耕地细碎化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等形成了一定认识。但关于耕地细碎化的理论探讨比较匮乏,耕地细碎化的概念、测度、影响因素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尚未构建出耕地细碎化研究的整体框架。杜国明教授等基于演绎推理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索耕地细碎化的概念、过程、机制和效应,并构建耕地细碎化研究框架,为耕地细碎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耕地细碎化是耕地在自然-人为双重因素驱动下,耕地地块在形态上不断分割、变小,耕地产权在主体上不断细分、多元的过程,并分别表现为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耕地景观细碎化和耕地权属细碎化;②耕地细碎化研究应遵循“诊断-机制-效应-治理”的理论框架,耕地细碎化诊断需从形态和权属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机制可从自然切割力、利用切割力、设施切割力和管理切割力4个方面揭示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效应需揭示不同尺度下耕地细碎化形态和产权的趋势性转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治理研究应按照“问题识别→治理潜力→治理路径→保障措施”的逻辑顺序构建。

      杜国明,男,1978年生,内蒙古宁城人,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黑龙江省政府黑土地保护专家组成员,省领军人才梯度带头人,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农村区域发展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20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2021年5月,获得“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