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丽研究员系统总结了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成岩和成矿作用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1890次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郭春丽研究员等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1年第6期发表题为“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的论文。该文在回顾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发现史的基础上,系统搜集和整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中该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成矿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含矿和不含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和未变质花岗岩的特征及其与含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加里东期不同时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差异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力求全面梳理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分异演化以及成矿作用特征。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Ma;②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③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④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郭春丽,女,1978年生,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1997~2004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2006~2010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主要从事华南地区与钨锡铌钽铜铅锌矿多金属有关花岗岩的起源、类型、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质调查计划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4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2篇,出版专著一部。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Ma;②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③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④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郭春丽,女,1978年生,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1997~2004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2006~2010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主要从事华南地区与钨锡铌钽铜铅锌矿多金属有关花岗岩的起源、类型、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质调查计划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4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2篇,出版专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