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新东教授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赐稿(第九篇)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1253次
【字体: 字体颜色

      长安大学卫新东教授将在2023年出版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发表题为“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的论文,以示祝贺!
      秦岭资源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保护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热点,研究秦岭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协调人地关系、保护耕地、制定生态修复政策等具有参考价值与实际意义。为深入研究秦岭耕地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卫新东教授基于动态度模型、区位指数、重心迁移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采用陕西省2005~2019年1∶10 000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探究秦岭陕西段6个市、39个县(市、区)、353个乡镇的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秦岭陕西段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间耕地资源数量有所减少,且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0.45%、0.12%、0.20%,耕地数量变化趋于平稳,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为10.98,相比陕西省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11.34)略高,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9.96)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在空间上,2005~2019年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呈现出靠近关中平原的北线与西南线以及中部较高,东部、西部较低的分布格局;从区位指数变化来看,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西安市和渭南市耕地质量等别较高且为高等地的聚集区,处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耕地质量较差,中等地、低等地的聚集程度较高;从重心迁移角度来看,高等地重心由周至县迁移至西安市鄠邑区,中等地重心由宁陕县迁移至镇安县,低等地重心由安康市汉滨区迁移至柞水县,然后再迁移至镇安县,坐标迁移量从大到小为低等地、中等地、高等地;(3)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增强,共同影响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的变化。


      卫新东教授,男,1978年8月生,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教授,国家土地估价师、土地拍卖师,长安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兼任陕西省土地估价师和登记代理人协会副秘书长,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评价专家,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专家,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技术评审组专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标专家。2000~2023年,在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陕西省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陕西省农用地产能核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韩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试点研究,陕西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研究等。迄今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了《陕西土地资源及开发利用》《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陕西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专著。


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30214.1126.001.html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预出版网址http://jese.chd.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