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教授团队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赐稿(第二十二篇)
发布人:杨阳 发布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973次
【字体: 字体颜色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李晓东教授携手李冬丽博士将在2023年出版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名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发表题为“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来源”的论文,以示祝贺!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李晓东教授携手李冬丽博士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pH、电导率(EC)及溶解性总固体(TDS)沿流向均呈升高的趋势,巴音河、可鲁克湖及托素湖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l-Na-Ca-Mg型/HCO3-Cl-Na-Mg型、HCO3-Cl-Na-Mg型及SO4-Cl-Na-Mg型;托素湖作为封闭的咸水湖,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而巴音河、可鲁克湖则受到岩石风化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钠盐淋溶作用等的共同控制;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体碳酸盐矿物达到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从而导致Ca2+质量浓度沿流向下降;巴音河、可鲁克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低,推测形成文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沉淀,而托素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高,则可能形成高镁方解石、原白云石等碳酸盐沉淀;研究区水体中Na+、K+、Cl-主要来源于石盐(NaCl)和钾盐(KCl)等蒸发岩的溶解;而Mg2+、SO4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MgSO4)风化;Ca2+及高质量浓度的HCO3-可能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此过程也是水体Mg2+来源之一。


      李晓东,男,1973年出生,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200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环境地球化学专业;2006-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6年以来一直在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工作。他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域内碳、氮、硫等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水、土、气环境中无机硫氮物质来源及迁移转化的多同位素示踪等。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晓东教授团队论文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423.P.20230322.1055.001.html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预出版网址:http://jese.chd.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