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三忠,赖绍聪,张国伟,等.秦岭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现今结构与岩片性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3):1-8.
[2] 董树文,胡健民,施 炜,等.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J].地球学报,2006,27(5):403-410.
[3] 胡健民,董树文,孟庆任,等.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8,27(12):2031-2044.
[4] 胡健民,施 炜,渠洪杰,等.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J].地学前缘,2009,16(3):49-68.
[5] 董云鹏,查显锋,付明庆,等.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J].地质通报,2008,27(9):1493-1508.
[6] 裴先治,李瑞保,丁仨平,等.陕南镇巴地区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5):576-583.
[7] 李瑞保.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西安:长安大学,2009.
[8]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9]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10] 王 平.陕西镇巴火焰溪法门阶牙形刺研究[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5,17(1):1-9.
[11] 刘战庆,裴先治,丁仨平,等.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解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54-63.
[12] 陕西省185煤田地质队.陕西省镇巴地区煤田地质调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185煤田地质队,1979.
[13] 孟庆任,张国伟,于在平,等.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沉积作用及构造演化[J].中国科学:D辑,1996,26(增):28-33.
[14] 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等.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5] 张国伟,董云鹏,赖绍聪,等.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J].中国科学:D辑,2003,33(12):1121-1135.
[16] 陕西省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九分队.1:200 000石泉幅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6.
[17] 西安地质学院.陕南汉中地区二叠纪地层研究[R].西安:西安地质学院,1978.
[18]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1:250 000安康市幅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地质调查院,2008.
[19] 赵俊兴,李凤杰,刘 琪,等.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4):444-451.
[20] 罗志立,李景明,刘树根,等.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